秋风一起,全国的感冒病毒和家长的焦虑同时飘满了大街小巷。每到这个时候,医院门诊部就像菜市场,人人都不是来买菜,而是心急火燎地买健康。你还没决定要不要带孩子打疫苗,隔壁老王已经发朋友圈夸女儿流感全剧终,靠的是“民间偏方”——至于偏到哪里去了,看他一年花的挂号费就知道了。秋天的流感像大爷逛早市,谁都不敢不让一步,哪怕是呼吸的那口气都得精打细算,深怕病毒太过热情,直接登门拜访。
对于我们这些互联网冲浪选手,防流感的攻略比奶茶的配方还多。你洗手次数还比不上微信点赞数,就已经被专家教育成“人类清洁代表”,盼望病毒一见肥皂就落荒而逃。可现实往往不像抖音短视频那么美好,你左手刚搓完泡沫,右手孩子就把口罩咬成了面膜,一套操作下来只剩“健康本来就不是你能决定的”,毕竟家有熊孩子,病毒都说“咱也不挑了”。
秋天是流感的主场秀,冷空气一到,不管你穿得像俄国套娃还是只披了一件塑料雨衣,病毒都能找到突破口。汇聚了地球人智慧和中国式焦虑,家长的攻略和建议比论文还长,内容却八成是“娃要穿秋裤”。其实流感活跃是有它的道理的:温度忽上忽下,免疫力一秒从精英下岗工人;干燥一来,呼吸道脆得跟小时候手里的锅巴一样容易碎。学校一开学,孩子们本来是去学习知识,结果互相交换病毒,一人流感全班同款,传染速度比考试成绩下滑还快。
当然,家长们不是傻子,也不是自来水,光靠流感消息灌输是不够的。于是乎,疫苗成为了秋天人类社会的全民网红。每个家长都仿佛中了流感营销大赛的毒,一边怕副作用,一边又怕孩子进医院。说疫苗副作用大的人,往往是去年在医院排队等流感药的那批。其实疫苗的副作用就像你家小区的施工队,吵归吵,真要搬家还是不舍得。科学面前,我们总是很灵活,未雨绸缪到“没病不能没疫苗”,但真打起来又怕“身体里多了一样东西”,仿佛孩子是实验田,病毒是庄稼,家长才是疯狂种植户。
除了疫苗之外,勤洗手顶流出道,仿佛只要洗得够频繁,病毒就能自动失业。现实里,没少看见家长带队进厕所,像极了参加奥运会的入场仪式,孩子们洗完手拍干,顺手抠鼻子,胜利大逃亡。热衷洗手的群体还有一项神操作,看到疫情地图立刻查“十公里之内有几个咳嗽的人”。以为手机上显示的“无风险”就能把病毒拦在五环外,结果病毒跟你似的,根本不打卡。
卫生小妙招也是家长年度答题比赛的第一关。有人说开窗通风就能驱散病毒,仿佛空气里只剩下健康,还有没长大的梦想。开窗三分钟,孩子感冒一周,家长一边煮姜汤一边哭唧唧,不知道家里是防疫中心还是流浪动物收容所。除此之外,餐桌上的水果蔬菜成了家长们的心理安慰,吃得跟动物园饲料一样健康,却没有谁保证“维C满分,病毒靠边”——毕竟水果蔬菜都没疫情通行证,只能小打小闹。
为了防流感,家长们戏码百出。有人用消毒水擦玩具,比考公务员还认真,生怕病毒爱上家里。有人把睡眠当成世界和平大法,觉得只要让孩子多睡觉,流感和人生烦恼就能一觉过去。结果孩子醒来第一句不是“我今天想学习”,而是“我能和朋友去商场不?”家长内心仿佛听到了流感病毒的掌声:“加油,路上见!”
当然,要说流感预防,不能不提中国人民的神秘武器——偏方。每个人家里的老人都能拿出一套药酒配方加鸡汤秘方,预防流感和发财一样靠玄学。一边用偏方,一边还买保险,安全感和无效感齐飞,有点像考试的时候把公式写在手背,明知没用但忍不住试试。实际上,科学告诉我们大部分偏方只是满足心理安慰,流感病毒根本不给面子,照样如约而至。
而且,有些家长防流感的方式很极致:孩子一出门必全副武装,口罩好几层,防护面罩都快赶超公安档案袋。有人要说:“你家孩子是去做核实验吗?”家长微微一笑:“我宁愿让他在小区里放假也不想让他抢医院床位。”但亲妈再牛也抵不过孩子的自带社交属性,口罩一摘,全员围观,病毒说“派对正式开始”。
至于买消毒液的热潮,商场里消毒液的销量和“春节购年货”一样飙升。家长在家每小时消毒一次,地板上比健身房还干净,就是没法消毒掉焦虑。消毒液一喷,心里很安慰,手一摸手机,病毒又满分。你以为消毒的是世界,实际上消毒的只是你那点控制欲。
还有人坚持给孩子保持营养饮食,天天研究如何让蔬菜蛋白全方位覆盖,但忽略了孩子的幸福感。补充营养就像给微信余额加钱,一边努力一边发现病毒根本不差钱。“健康饮食防流感”大旗高举,不小心一个重感冒,还能收获一瓶“妈妈自制姜葱猪骨汤”,药补的是身体,补不了聊天群里的“又中招了”。
其实说到底,家长们最爱干的事情就是“预防胜于治疗”,但“治疗早于预防,后悔大于一切”也是不变真理。每年秋天,防流感的许愿都比元旦立的flag还靠谱,可一到孩子真的感冒,家长还是瞬间变成“后悔药发明家”。毕竟,现实永远比计划快一步,病毒从不约架,总是直接群殴。
流感来袭,医院里的人流比地铁早高峰还壮观。家长的表情堪比刚买彩票输掉血本,孩子见到医生明明不愿意,却比见班主任更配合。几轮诊疗过后,家长才明白,防流感只能尽量,不能绝对。科学的建议是接口,家长的做法是体验,病毒的心情是自由发挥。
最后,家长们在流感季的努力,像是和时间赛跑,和病毒比拼智商。开窗也好,洗手也好,疫苗也好,本质上都是“我尽力了”的安慰剂。你辛辛苦苦帮孩子预防,孩子的免疫力也许是靠自己熬出来的。家长们每天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,最好一次感冒都没有;现实却总是“等你预防好了,病毒才理解你家地址”,人生如戏,全家都是编剧。
所以说,秋天来了,流感在路上,别把防控搞得像世界末日。疫苗能打就打,卫生能做就做,饮食能管就管,剩下的就交给天意。别到最后孩子感冒,医院排队,朋友圈哭诉,专家安慰“早预防会更好”,你只能自嘲一句:“我尽力了,病毒比我勤快。”
有人说,世上有两件事不值得焦虑:一是人生,二是流感。可惜家长从不相信。秋风一起,孩子的感冒是你藏不住的秋裤,打不住的预警,防得了一时,防不了一世。而我们这些当家长的,只能继续在“科学和玄学之间”摇摆。最后,预防没做到完全,健康没保障一切,反正病毒也不差你这一个。至于孩子医院跑多少趟,就看你下次抢疫苗号的手速了。
到头来,我们为了孩子健康奋斗,最后只能无力地调侃一句:秋风起,流感随,家长们盼的健康比运气还稀缺。病毒听到后表示:“辛苦大家,到明年再见!”至于那些建议,能做多少算多少,做不到的就随风而去吧。秋天过完,不感冒就是幸运,感冒了就证明你还在现实世界里生活。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高开网配资-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-长沙炒股配资公司-网上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